(点动及连续控制).doc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三数控授课课时两课时授课形式实训连线授课章节 名 称第一章 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使用教具电动机、接触器、熔断器、刀开关、导线等学习目标1、掌握线路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2、掌握线路布线工艺。3、掌握元器件的布置图与线路接线图的画法教学重点1、理解连续控制的工作原理2、布线工艺教学难点实训接线实训接线教学思路 及方法看懂接线图,后连线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工艺布线要求工艺布线要求课外作业熟练绘制连续控制线路图导 语知识用时方恨少,今天就要学会使用我们以前学 习过的各种电器。 。 。1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一、理解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工作原理。电动机连续运转控制原理图电动机连续运转控制原理图二、工艺要求: 1、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元件的更换。 2、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均匀,紧固程度要适当。 3、按接线图的走线方法进行板前明线布线和套编码套管。 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如下:(1) 、布线通道要尽可能的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 密排,紧贴安装板的板面布线。(2) 、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得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 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叠压。(3) 、布线要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4) 、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先控制电路, 后主电路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5) 、在每根剥去绝缘层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6) 、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7) 、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应保持一致。(8) 、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 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5、根据电路图检查控制板布线的正确性。 6、安装电动机。 7、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的部的导线。 8、自检。 9、交验。 10、通电试车。2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对学生点名,且 对不来者进行简单 的了解并记录。引入指导:引入指导: 对学习与掌握电 机正转控制电路安 装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进行阐述。讲授指导:讲授指导:见教案内容重、难点:重、难点:见教案内容中 ★★ 。电机正转控制电路安装电机正转控制电路安装一、理论讲解一、理论讲解(一) 、电动机单向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比较:1、点动控制电路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得电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失电停转,其工作原理如图2—1—1(a)所示。点动线路工作原理: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控制电路得电→接触器线圈KM得电→接触器主触头闭合→主电路接通→电动机M得电并启动运转。停止:放开动合按钮SB→控制电路分断→接触器KM线圈失电→接触器主触头分断→主电路分断→电动机M失电停转。★ (二) 、具有自锁功能的单向连续运转的控制电路:1、连续运转的方法:对需要较长时间运行的电动机,用点动控制是不方便的。因为一旦放开按钮SB,电动机立即停转。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点动电路中的启动按钮SB的两端并联一对交流接触器自身的动合辅助触点,再在控制电路中串接一停止按钮SB2,其工作原理如图2—1—1(b)所示其他与点动电路一样。2、自锁连续运转线路工作原理:1) 、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1 接触器KM线圈得电 KM主触头闭合 电动机M启动并连续运转KM常开辅助触头闭合自锁 2) 、停止:按下停止按钮SB2 接触器KM线圈失电 KM主触头分断 电动机M失电停转KM自锁触头分断 3重、难点:重、难点:见教案内容中 ★★ 。二、绘制、识读电器控制线路图的原则二、绘制、识读电器控制线路图的原则 ★★ 生产机械电器控制线路常用电路图、接线图和布置图来表示。(一) 、电路图:电路图是根据生产机械运动形式对电器 控制系统的要求,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电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按照电器设备和电器的工作顺序,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成套装 置的全部基本组成和连接关系,而不考虑其实际位置的一种简图。电路图能充分表达电器设备和电器的用途、作用和工作原理, 是电器线路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理论依据。 1、绘制、识读电路图的原则: 电路图一般分电源电路、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三部分绘制。(1) 、电源电路画成水平线,三相交流电源相序 L1、L2、L3 自上而下依次画出,中线 N 和保护接地 PE 依次画在相线之下。 直流电源的“+” 端画在上边, “--” 端在下边画出。 电源开关要水平画出。(2) 、主电路是由主熔断器、接触器的触头、热继电器的热元 件以及电动机等组成。 主电路通过的电流是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其电流较大。 主电路要画在电路图的左侧并垂直电源电路。(3) 、辅助电路是由主令电器的触头、接触器线圈及辅助触头、 继电器线圈及触头、指示灯和照明灯等组成。 辅助电路通过的电流较小,一般不超过 5A。 画辅助电路时要跨接在两相电源线之间,一般按照控制电路、 指示电路和照明电路的顺序依次垂直画在主电路图的右侧,且电 路中与下边电源线相连的耗能元件(如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 指示灯和照明灯等)要画在电路图的下方,而电器的触头要画在 耗能元件与上边电源线之间。 为了读图方便,一般按照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排列来表示 操作顺序。 2、电路图中,各电器的触头位置都按电路未通电或电器未受 外力作用时的常态位置画出。 分析原理时,应从触头的常态位置出发。 3、电路图中,不画各元器件实际的外形图,要采用国家统一 规定的电器图形符号画出。 4、电路图中,同一电器的各元件不按它们的实际位置画在一 起,而是按其在线路中所起的作用分别画在不同的电路中,但它 们的动作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必须标明相同的文字符号。 5、画电路图时,应尽可能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对有直 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的连接点,要用小黑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 的交叉导线则不画小黑点。 (二) 、接线图: ★★ 接线图是根据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安装情况绘 制的,它只用来表示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的位置、配线方式和接4线方式,而不明显表示电器动作原理。主要用于安装接线、线路 的检查维修和故障处理。 1、绘制、识读接线图的原则:(1) 、接线图中一般示出以下内容: 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的相对位置、文字符号、端子号、导线 号、导线类型、导线截面积、屏蔽和导线绞合等。(2) 、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都按其所在的实际位置绘制 在图纸上,且同一电器的各元器件根据其实际结构,使用与电路 图相同的图形符号画在一起,并用点画线框上,其文字符号以及 接线端子的编号应与电路图中的表注一致,以便对照检查接线。(3) 、接线图中导线凡走向相同的可以合并,用线束来表示, 到达接线端子板或电器元件的接线点时再分别画出。导线及管子 的型号、根数和规格应标注清楚。(三) 、布置图: ★★ 布置图是根据电器元件在控制板上的实际安装位置,采用简 化的外形符号(如正方形、矩形、圆形等)而绘制的一种简图。 布置图主要用于电器元件的布置和安装。图中各电器的文字 符号必须与电路图和接线图的标注相一致。 注意:在实际中,电路图、接线图和布置图要结合起来使用。三、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三、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 ★★ (一) 、安装步骤: 1、识读控制电路图,明确线路所用电器元件及作用,熟悉线 路的工作原理。 2、根据电路图或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电器元件的技术数据(如型号、规格、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等)应完整并符合要求,外观无损伤,备件、附件齐全完好。 3、根据电器元件选配安装工具和控制板。 4、严格检查电器元件的电磁机构是否灵活、卡住等现象。用 万用表检查电磁线圈的通断情况以及各触头的分合情况。 5、根据电动机容量选配主电路导线的截面。 控制电路导线一般选用截面为 1mm2的铜芯线(BVR) ; 按钮线一般选用截面为 0..75mm2的铜芯线(BVR) ; 接地线一般选用截面不小于 1..5mm2的铜芯线(BVR) 。 6、接触器的线圈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一致。 7、根据电路图绘制布置图和接线图,然后按要求在控制板上固定 电器元件(电动机除外) ,并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 8、根据接线图布线,同时将剥去绝缘层的两端线头套上标有 与电路图相一致编号的编码套管。 9、对电动机的质量进行常规检查。 10、安装电动机。 11、连接电动机和所有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12、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部的导线。 13、自检。5重、难点:重、难点:见教案内容中 ★★14、交验。 15、通电试车。(二) 、工艺要求: 1、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控制板的外侧,并 使熔断器的受电端为底座的中心端。 2、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更换。 3、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均匀,紧固程度要适当。 4、按接线图的走线方法进行板前明线布线和套编码套管。 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如下:(1) 、布线通道要尽可能的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 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板的板面布线。(2) 、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得交叉(非交叉不可时, 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 理) 、叠压。(3) 、布线要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4) 、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层。(5) 、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 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6) 、在每根剥去绝缘层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7) 、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 圈及不露铜过长。(8) 、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应保持一致。(9) 、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 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5、根据电路图检查控制板布线的正确性。6、安装电动机。 7、连接电动机和按钮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8、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的部的导线。 9、自检。 10、交验 11、通电试车。 ★ (三) 、注意事项: 1、电动机与按钮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接至电动机的导线必须穿在导线通道内加以保护,或采用坚韧的 四芯橡皮线或塑料护套线进行临时通电校验。 2、电源进线应接在螺旋式熔断器的下(低)接线座上,出线则应 接在上(高)接线座上。 3、按钮内接线时,用力不得过猛,以防螺钉打滑。 四、学生实训四、学生实训 1、绘制原理图。 2、线路编号。 3、绘制接线图。 4、根据接线图学生按布线工艺要求且应独立完成线路的安装。5、学生自检、互检。66、在确保线路无误,且在教师的监护下通电试车。五、小结五、小结7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通过实训加深对线路图理解,通过动手,通过实训加深对线路图理解,通过动手,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有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有部 分同缺少把原理图改为接线图的能力。同学分同缺少把原理图改为接线图的能力。同学 间小组内部缺少配合意识,以后要增强小组间小组内部缺少配合意识,以后要增强小组 的协作意识。的协作意识。